【质量卫士】王淙:毫米之间的“找正”专家

——

发布日期:2025-10-31 字号:[ ]

汽轮机和燃气轮机是电厂的心脏,其安装精度直接决定了整个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。王淙的工作,就是确保这颗“心脏”被精准地安放在设计位置上。这项工作被称为“找正”,是汽机安装中最考验技术、耐心和责任心的环节。他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原则:“反复校核,数据为准”。每一个模块就位,他不仅要求“落得准”,更要求“连得牢”。他多次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对模块坐标进行复测,确保其轴线与设计基准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。对于支撑结构和连接螺栓,他会逐一复查紧固力矩,确保其连接可靠性。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,有效避免了模块间错位、接口应力集中等长期运行隐患。

王淙的质量故事中,有一个被广泛传颂的案例。在一次汽轮发电机组的精找正过程中,他细致审查施工记录后,敏锐地发现施工人员仍在沿用一个多月前初找正时使用的允差标准。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,他立刻意识到问题:一个多月来,环境温度发生了显著变化,金属设备会热胀冷缩,沿用旧标准会导致中心线出现微小但关键的偏差。他立即查阅厂家技术文件,果然,说明书明确规定了找正作业的温度条件。他顶住压力,果断提出重新校准的建议。这一举措,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振动超标、磨损加剧等严重质量问题。这不仅体现了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,更彰显了其不盲从、敢于依据专业判断发声的可贵品质。

除了看得见的设备安装,王淙对隐蔽工程的质量同样一丝不苟。他坚持“可追溯记录、全过程监督”的原则,在每一次隐蔽工程封闭前,都像过筛子一样,对焊缝、螺栓、清洁度进行全方位检查。在燃机进口过滤室封闭前,他多次发现模块拼接处存在不易察觉的杂质颗粒,他坚持要求停工,重新清理,直到完全达标。他说:“这些地方一旦封闭,再想检查就难了。任何一点疏忽,都可能成为未来运行中的‘定时炸弹’。”他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,把事后补救变为事前预防,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