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质量卫士】唐守昱:以匠心守初心 以质量铸品牌

——

发布日期:2025-11-05 字号:[ ]

越南最南端,一座海上风电场正拔节生长,从无到有、从蓝图到现实,承载着中国智慧与绿色愿景。在这项由中电建核电承建的重要工程中,一位管理者始终活跃在施工一线。他统筹质量管理,严格制度执行,在技术与监督之间切换自如,是团队中的“多面手”、质量线上的把关人。他就是越南金瓯海上风电项目部副经理、越南分公司党支部纪检委员唐守昱。

他以精细务实的作风、敢于担当的态度,将“标准就是底线,质量就是尊严”的理念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,用行动为项目铸就了一道牢不可破的质量防线。

以标准守初心——靠前把控、样板先行,筑牢质量根基

主动靠前,确保首件达标,是全线稳定的前提。作为项目部副经理,唐守昱坚持每一项“首件”工作都亲自到场、提前介入,不仅参与技术策划,还组织现场测量确认。在首段海缆头制作中,他通过测量及时发现压接长度略短,随即协调班组调整工艺参数,为后续批量施工树立了精准样板。他常说,这些“第一件”的精准,不只是眼前的基础,更是整个工程的“风向标”。

样板引路,推动全线标准化施工成体系。他主导制定“样板先行”执行机制,要求海缆敷设、电缆桥架安装、升压站设备接线、盘柜布线等关键工序均设样板段,施工前先“试一次、交底一次、纠偏一次”,防止“先干后改”。在他的推动下,全线形成了“照图施工—按样执行—动态复查”的质量管理闭环。

严控细节,将容许偏差转化为管理优化点。他并不盲目追求完美,但总能在容许偏差范围内找到优化空间。例如在升压站电缆接线中,他提出优化线缆分支位置及端子标识顺序,可以有效提升后续检修效率和缩短故障排查时间。在他看来,标准不是终点,而是不断精进的起点。

以制度铸品牌——以身作则、监督有力,守好纪律红线

以身作则,带头执行制度才能立住权威。作为党支部纪检委员,他始终坚持制度执行从自身做起。在质量检查签到、隐患登记、验收流程等环节,他从不搞例外,不打折扣,班前会必签、记录单必审,即便是自己分管的工序也一样遵守。他总说,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第一步,往往就是“自己可以不做”。

监督有力,关键节点上盯得住、管得紧。在风机吊装作业过程中,他发现作业队计划简化中间验收流程,立即介入并要求补做检查。他不是一味否定,而是组织专题讨论,推动流程优化,并配套补充《质量旁站记录表》,将制度漏洞变为规范亮点。他经常提醒同事们,监督不是挑刺,而是“守底”的提醒与保障。

坚持原则,敢于在“灰色地带”亮明态度。在一次盘柜二次回路验收中,施工单位认为“接线标识略显模糊但位置无误”可直接通过,唐守昱坚持按清晰度标准执行,要求补标并重新贴图。尽管沟通耗时较长,但该段最终在业主单位验收中表现优异,获一致认可。他指出,作为纪检委员,更要在模糊地带站稳脚跟。“原则不是参考意见,而是硬杠杠。”

以匠心求卓越——压力不减、节点不让,锤炼施工韧劲

窗口期短,越要稳中求准不赶工图快。在海上作业高峰期,作业窗口紧张,质量检查时间被一压再压。但唐守昱坚持“前置介入、提前检查”,主动带队在吊装前进驻平台,对法兰面、螺栓力矩等进行逐项确认。他常说,一旦作业开始,质量问题将被放大,再赶,也得稳着干。

极限条件,不降一分标准。一次夜间吊装中,他发现塔筒接口处有浮锈,虽然不会影响结构强度,但可能造成密封隐患。他果断协调人员现场清理打磨,复测合格后再作连接,保障了关键接口的长期可靠性。他始终认为,很多质量事故,都是“本来也能处理一下”留下的。这类“差不多”思维,恰恰是他最警惕的。

带好团队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“责任人”。唐守昱不仅管事,也注重带人。他常对年轻工程师说:“你盯得越细,现场就越顺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质量管理团队主动性更强,现场施工质量复查率提升至98%。他鼓励每一位成员都能“眼里有问题,心里有标准”,努力打造出一支严谨细致、责任清晰的质量铁军。

标准为尺,责任为笔,初心为墨,绘就海外工程的“质量之线”

唐守昱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却在每一处工艺、每一道工序中锱铢必较;他身兼项目副经理与党支部纪检委员两职,角色不同、初心一致,用责任书写担当,以制度守牢底线。

他坚守“标准就是底线,质量就是尊严”的理念,靠前把控、样板先行,用行动践行“以标准守初心”;他以身作则、敢于监督,将制度执行力转化为工程竞争力,坚定“以制度铸品牌”;他更在节点关键时不松手、极限压力下不退让,以执着锤炼团队韧性,诠释“以匠心求卓越”。

把每一项任务当作工匠手中的细活来雕琢,把每一份细节都做到极致,这不仅是他对岗位的忠诚,更是对中国电建海外品牌的最好注脚。

在越南最南端的浩渺海面上,他和团队正以坚定信念与专业坚守,擦亮中国工程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唐守昱(中)组织开展质量检查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